
油菜菌核病示图
主要习性: 油菜菌核病为油菜主要病害,在主产区发病严重,严重时达90%以上。 真菌病害,寄主广,油菜地上各部分均可感病。 随气流传播,湿度80%以上发病重,开花期雨量大发病重,植株高大郁蔽发病重。 油菜产量危害很大,病株减产11-73%,含由量降低1-5%。
防治方法: 防治适期:油菜花期叶病株率10%,茎病株率1%时即需防治。 施药方法:喷雾,药液量30-45千克/亩喷匀打透。
推荐药剂: 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

盲蟓示图
主要习性: 每年发生3-7代,北方代数少,南方代数多。 在6-8月降雨偏多的年份有利于盲蝽发生为害。棉花生长茂盛、蕾花较多的棉田发生较重。
防治方法: 防治适期:绿盲蝽苗期百株5~8头,蕾期百株25头;中黑盲蝽百株11头即需防治。 施药方法:喷雾,药液量30-45千克/亩喷匀打透。
推荐药剂: 22%吡虫·毒死蜱悬乳剂(比得)
15%吡虫啉悬浮剂(松灵)

红蜘蛛示图
主要习性: 在辽河流域棉区一年约发生12代,在黄河流域12-15代,长江流域15-18代,华南棉区20代以上。 棉叶螨在20-28 ℃温幅中,温度越高发育越快。少雨有利于其发生
防治方法: 防治适期:及时调查螨情,开展早期点片防治,不使扩散。在发生高峰期之前进行全田喷药。 施药方法:喷雾,药液量30-45千克/亩喷匀打透。
推荐药剂: 2.2%阿维菌素水乳剂(红蜘蛛专用)

棉蚜示图
主要习性: 每年发生十几到三十几代,迁飞到棉苗上为害和繁殖。 在棉田的为害有苗蚜和伏蚜两个阶段。 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前,适宜偏低的温度,气温超过27℃时繁殖受到抑制,虫口迅速下降。 伏蚜主要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份,适宜偏高的温度,在27~28℃下大量繁殖,当平均气温高于30℃时虫口才迅速减退。 苗蚜10多天才繁殖一代,伏蚜4~5天就繁殖一代
防治方法: 防治适期:苗蚜在三叶期以前的防治指标是卷叶株率20%,三叶期以后是卷叶株率30-40%.伏蚜的防治指标是平均单株顶部、中部、下部3叶蚜量150-200头。 施药方法:喷雾,药液量30-45千克/亩喷匀打透。
推荐药剂: 22%吡虫·毒死蜱悬乳剂(比得)
15%吡虫啉悬浮剂(松灵)

棉铃虫示图
主要习性: 棉铃虫是棉区最重要的害虫。 发生特点:一年发生2~6代,成虫在夜间活动,成虫产卵最适温度是25~30℃。在温度25~28 ℃ 、相对湿度70~90%的条件下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利。
防治方法:
推荐药剂: 1.8%阿维菌素乳油
20%高氯·马乳油
40%高氯·辛乳油

棉花枯萎病示图
主要习性: 真菌病害,全国棉区都有发生。 维管束系统病害,能引起全株发病,通过根部的表皮层、内皮层进入导管,全面扩散。 温度在20 ℃ 时发病,25-30 ℃发病严重,雨水多,分布匀,发病重。 病情较重可导致棉花死亡。
防治方法: 防治适期:以预防为主,在发病初期即用药。 施药方法:灌根,每株0.25公斤药液,每隔5-7天灌一次,连灌2-3次。
推荐药剂: 1%申嗪霉素悬浮剂
|